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劳技赋能成长 动手创见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戴新亚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及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于9月22日、23日两整天赴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程的学习。

本次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共开设了机器人、烘焙、陶艺、人工智能、金工等22项课程。多样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项目,是衔接 “知识学习” 与 “现实生活” 的重要桥梁,它打破单一技能训练的局限,通过覆盖不同场景、融合不同领域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在 “动手做、亲身悟” 中实现全面成长。

劳动实践可以帮助学生锤炼生活技能与社会能力,这些能力不仅适用于真实的劳动场景,更能 “迁移” 到学习、工作、未来生活等多元领域,形成长效赋能,真正实现 “以劳赋能成长” 的目标。劳技课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生存所需的生活技能,同时锤炼融入社会的核心能力,为未来独立生活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 “体验劳动” 到 “理解劳动价值”,进而在承担劳动责任、践行劳动使命的过程中,涵养品德、塑造人格。因为,实践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学生需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 “疏忽” 或 “努力” 都会直接影响结果。这种 “任务与结果的强关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培育 “对自己的劳动负责、对他人的期待负责” 的意识。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的担当精神是 “超越个人利益,主动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 的品德。而劳动实践能为学生提供的 “精神滋养”,是让他们在 “创造价值、收获成果” 的过程中,体会纯粹的快乐与满足。当学生到自己劳动成果的那一刻,他们所收获的是 “纯粹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源于 “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具体价值”。

劳动实践创新思维与实践行动力的双向结合学生通过真实的劳动任务驱动打破思维定式,在 “发现问题 — 探索方案 — 动手实践” 的过程中,既能够激发他们自己的创新灵感,又提升了其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劳动实践能够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 “重知识轻实践、重个体轻协作、重结果轻过程” 的短板,从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完善人格,最终助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戴新亚 文:戴新亚 审核:郑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