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暑期生活,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非遗温度,传承传统文化,7月 4日,市北实验初级中学组织20名学生走进机械二村社区,开展 “竹韵匠心 —— 竹编艺术与传统技艺”实践活动,沉浸式感受竹编艺术独特魅力。
活动于上午9点在机械二村社区二楼活动室准时开启。活动现场,社区指导老师先以生动讲述,带同学们回溯竹编历史:从古代承载生活实用功能的竹器,到如今融入创意的艺术竹艺,展现这门传统技艺跨越千年的传承价值。讲解中,同学们眼神里满是好奇与向往,为实操环节预热。
进入实操,老师手持圆形蝴蝶款竹编材料与工具,结合步骤说明细致拆解教学:指导同学们先在胶条粘贴处反向贴美纹胶,借助图纸竖条纹样逐根对齐贴竹条,强调 “竹条要贴整齐,这是编织基础,贴歪了后面图案会‘跑形’”,并边巡回边纠正贴歪的竹条;接着教大家参照横条纹样将竹条两两分组,演示 “压一挑一” 穿插法编方格,遇到同学手部动作不顺畅,便蹲下身子手把手辅助,反复讲解挑压要点;随后提醒同学们小心撕图纸,指导将木片盖在竹编片上精准对齐并沿木框画轮廓,逐个检查线条是否清晰规整;再指导沿轮廓贴美纹胶,强调 “要贴合紧密,像给竹编穿‘保护衣’,这样剪下的造型才不会变形” ,并紧盯细节调整胶条粘贴角度。后续从剪下竹编片、木框边缘点胶,到将竹编片卡入木框对齐边缘、摆正角度,再到用棉绳穿过铃铛底部挂环绑上吊穗和卡片并打结,每一步老师都放慢动作示范,遇到胶水量控制、棉绳打结等难点反复讲解,比如教打结时张开手掌模拟绳结形态,让同学们直观理解。
实操过程中,同学们的状态十分投入。一开始,面对细小竹条和复杂步骤,不少同学面露难色,可随着老师指导,逐渐找到节奏。有的同学借助小木棒,专注调整编织;有的小组互相交流技巧,“你看我这样穿对不对”“我这个方格怎么有点歪”,在探讨中共同推进。当第一个完成基础编织的同学兴奋举起作品,引来一片惊叹,大家更受鼓舞,加快手上动作。
1个半小时后,一个个独具创意的竹编风铃、挂饰陆续诞生。同学们兴奋举起作品,有的风铃上蝴蝶造型灵动,有的挂饰色彩搭配精巧,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活动尾声,全体同学手持作品在活动室合影,定格这一难忘的非遗体验时刻。
此次实践,不只是让同学们学会竹编技艺,更在老师全程细致指导下,让大家深度触摸传统非遗文化脉络。从历史聆听、技艺学习到成果创作,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在心底种下传承与弘扬的种子,为暑期生活添上一抹厚重且鲜活的文化色彩。
图文:杨春白雪 审核:谷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