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清园寻非遗匠心,师者悟教育廉韵
发布时间:2025-04-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樱姣

  为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传承文化薪火,4月28日下午,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的11名青年教师代表来到常州清园,开展“非遗匠心传薪火,青春筑梦担使命”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将青年教师廉政教育与非遗文化研学深度融合,既是一次涤荡心灵的廉政洗礼,也是一场传承匠心的文化浸润,更是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常州清园是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敏老师的剔筠轩艺术工作室所在地,同时也是常州市廉政教育园、市科普教育基地。踏入工作室,老师们便被浓郁的艺术氛围所吸引。徐敏老师热情接待,开始为老师们详细讲述留青竹刻的制作工序、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作品。老师们围在她身边,专注聆听、积极提问,徐敏老师都耐心解答。大家了解到,常州留青竹刻作为常州三宝之一,已有100多年历史,通过在0.1毫米的竹青上巧妙运用刻工,与红色竹肌相互映衬,生动表现自然万物,融合多种艺术于一体。

  徐敏出身竹刻世家,公公是留青竹刻大师,她本人也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儿子是常州市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从事留青竹刻30年,她深知非遗需社会参与传承,于是开办传习所、公益课堂,还借助网络直播宣传,让留青竹刻焕发生机,常说“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寻访中,老师们看到她以常州天宁寺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巧夺天工,纷纷惊叹欣赏。她认为留青竹刻是文化传承,其创新发展体现民族文化自信。

  徐敏荣誉等身却低调,自称匠人,受竹子品质影响,家风清正。老师们看到她工作桌只占工作室一角,多年来每天6点准时“开工”,白天竹刻,晚上写书法、画画,生活规律。

  最后,在非遗老师指导下,老师们进行留青竹刻初体验。大家兴奋又紧张,小心翼翼拿起刻刀练习给竹段去皮,动作虽生疏却学得认真,有的皱眉琢磨刻刀角度,有的额头冒汗仍专注雕刻。实际上,仅这一技艺学习就要三年。在一刀一刀刻画中,老师们对徐敏老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加敬佩。

  廉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教之基。青年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坚守廉洁底线,抵制各种诱惑。而留青竹刻凝聚着匠人们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与坚持,大师们用一生时光专注于这门技艺,背后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执着,这与教育工作不谋而合。教育同样需要教师精耕细作,对教学内容反复打磨,对教学方法不断钻研,以匠心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

  文:吴樱姣   图:吴樱姣    审核:郑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