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常州市原城区初中历史教师命题比赛中,我校历史教师积极参赛,认真准备,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扎实的教研态度。其中郑晔老师获得区命题比赛二等奖,陈思瑶老师获得区命题比赛三等奖。
教师简介:
郑晔,中共党员,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常州市优秀食育工作者,“常老师在线”公益导学优秀负责人,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常州市第二届优秀微课展评活动一等奖,常州市原城区初中历史教师命题、讲题、解题比赛二等奖,常州市区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参赛感悟:
作为历史老师,命题的过程就像带着学生重新走了一遍历史长河。每一道题的背后,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时空脉络中理解事件的逻辑,在史料里触摸历史的温度。
从前总觉得命题是“考学生”,这次参赛才懂得,题目更是“问自己”。翻史料、磨选项时,常被细节触动:课本上短短一句“百家争鸣”,背后是无数思想家在乱世中的执着呐喊;试卷里轻飘飘的“改革开放”,承载着几代人的命运转折。原来命题人的笔尖,挑着历史的重量。命题其实是教学的延伸,是用另一种方式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
比赛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敬畏”二字。敬畏教材的深度——那些看似熟悉的课文,越钻研越发现有太多值得挖掘的育人价值;敬畏学生的潜力——我们设计的题目,最终要抵达的是他们正在成长的思维。
这个奖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我:历史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了解“过去”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勇敢地面对“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教学与命题中寻找平衡,让每一道题目都能成为学生通向历史深处的桥梁。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继续深耕课堂,把每一道题都种成小苗,或许某天,它们会在学生心里长成一片有温度的森林。
教师简介:
陈思瑶,常州市原城区初中历史教师首届解题比赛一等奖,常州市原城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常州市原城区初中历史教师“三题”比赛二等奖。
参赛感悟: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教师,这次参加历史命题比赛,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成长之旅。备赛过程充满挑战,从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到结合学生学情设计题目,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命题工作的不易。我不断查阅资料、请教前辈,力求让题目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虽然本次比赛获得的奖项不高,但我并不气馁。因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收获的远不止这个奖项。我学会了如何精准把握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和命题方面的不足,比如对知识体系的整合还不够熟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还不够巧妙。
这次比赛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历史教学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郑晔 陈思瑶 图:陈思瑶 审核:柏天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