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5日是纪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纪念日,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故事深入人心,雷锋这个用青春凝结、以热血铸成的名字,从未离我们而去,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雷锋”依然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丰碑。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要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这也正是我们新时代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要在新时代赓续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学习好、传扬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此,教育团工委初中三片区六校团委联合机械社区,于2月25日上午在我校报告厅开展学习雷锋、致敬工匠活动,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受邀出席活动的是两位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爱岗敬业,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多年,为贯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出场的是皮影戏表演艺术家吕广平老师,他从事非遗文化传承二十余年,年轻时就跟随老父亲学习,擅长皮影戏、捏面人等。在听完对皮影戏表演原理的简单介绍后,同学们就欣赏起了吕广平老师表演的皮影戏经典选段《猪八戒背媳妇》,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始于两汉、盛于明清的皮影戏,生命力历经数千年不衰,在今天仍旧大放异彩,大家纷纷为这段精彩生动皮影演出献上了热烈的掌声。在吕广平老师邀请学生来体验时,我校少先队员积极主动上台,轻松掌握了操作皮影戏的操作方法,在欢快的配乐声中,他们自如引导着西游人物皮影翻转腾挪,赢得台下阵阵笑语掌声。
随后出场的是糖画传承工匠刘娣老师,她从事非遗文化传承九年,年轻时跟随家族长辈学习,擅长糖画、捏面人、剪纸。刘老师向团员讲述完她自小学习糖画的有趣经历后,就摆好她平时画糖画的工具:一个炉具、一把勺子、一份糖料、一块铝板、一把竹签。只见她以汤勺为笔,以糖液作墨,用小汤勺舀起融化的糖汁,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在光洁的铝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飞速作画,一气呵成。在糖液还未全干时,就迅速拿起一支竹签放在图案上,冷却后用铲子轻轻铲下来,凝固后的糖画晶莹剔透、活灵活现。这样零距离地观赏糖画完成过程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在刘娣老师邀请学生上台体验时,我校少先队员们依旧踊跃举手,大胆尝试,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戴上手套在刘娣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独具特色的魅力糖画。自己制作出来的糖画,少先队们都是拿在手里,甜在心里。
通过这次体验,我校少先队员们都感触颇深:
“微风拂过树梢的脸颊,也吹起我们的碎发,那温和的阳光轻撒在大地,带给大家温暖。近十年的坚持,为了让大家了解糖画的非遗传承,一直在奔波着,我由衷的敬佩。满怀期待的上台体验做糖画,看着古铜色的糖浆,莫名感到激动和欣喜。拿到了成品,轻轻咬了一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也许是甜蜜;也许是佩服她的坚持;也许是为她的努力而感到。走出校园,微风带着初春的喜悦和大家的欢乐与感动飘向远方……”
——七4班刘硕
“今天的校园,来了几位有趣的客人,他们都是非遗传承人。有一位皮影戏传承人,用浓重的山东口音,给我们讲述了他从小学艺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和我们说,要把传统与新潮结合起来,才能将传统发扬光大。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将每一份传承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少年要学习的匠人精神!”
——七8班冯子灵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有幸今天能参与学校的学习雷锋工匠精神,传承中国非遗文化的学习。在众多手艺传承中,手艺人糖画阿姨的精美糖画吸入了我眼球。只见她用钢勺舀起了一些糖,手腕一顶一放,那糖便如银河一丝丝,细雨一点点落在板上。当我还在震惊于糖画阿姨行人如流水的动作时,只见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便飞到了我的手中。轻舔一口,香甜的麦牙气味氤氲满怀,甜便融入了我的心田。听画糖阿姨介绍:她叫刘娣,是非遗传承人,跟家里长辈学习,做传承糖画9年之久。糖画阿姨的这种坚持不懈和敬业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阿姨的这种对传承非遗的坚持不懈的成果。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糖画。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拥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常怀敬畏之心,埋头虚心学习,苦练过硬本领。”
——七7班余子涵
非遗技艺传千年,雷锋精神记心间。市北广大少先队员学子在此次活动中真切体会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在实践中感悟到雷锋跨越半个世纪仍旧熠熠生辉的榜样力量,让雷锋精神借着春风吹遍市北的每一个角落,致敬每一位新时代的“雷锋”!
(文:陈思瑶 图:王逸涵 审核:钱丽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