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秋露晞微。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标准精神,助力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10月28日,常州市地理教研团队开展了“初中地理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课标培训系列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基于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常州市市北实验中学的“博观”地理素养教育课程基地,特邀江苏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对课程基地的阶段成果进行指导与评价。
课例展示
首先基地成员蒋楠老师执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本课立足核心素养导向,创设生动趣味的生活情境,深挖生活素材,让学生探究油菜花开花的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以寻花解语—百花齐放—花成蜜就为线索,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完成了“花开有信,气候为因“的主题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形成知识体系。
紧接着基地成员和听课教师围绕课例主题,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素养落实等方面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各位领导也充分肯定了蒋老师课堂的精彩表现,并对课例的改进建言献策,进一步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基地阶段汇报
下午,课程基地三位成员分别从基本情况、研究方案和实施成绩与困惑方面向专家和领导做了阶段性小结汇报。蒋楠老师从项目申报的背景和优势谈起,简要汇报了成功申报的基础条件和目前课程基地实施的进度。蒋丹老师主要分享课程基地的实施方案,着力创新,铸造特色,通过建设校本化课程资源,构建多元化学习场域等措施,努力创建地理素养教育课程中心,搭建地理素养教育学习平台,构建地理素养教育教研团队。最后张存霞老师分享了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以各类活动为依托,动态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最后江苏省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充分肯定了市北实验初中省地理课程基地发展所做的工作,于老师指出,三位地理老师工作细致,活动丰富,有新意,有亮点,非常不容易,值得向全省推广。同时她还提出课程基地的建设要着眼于课程体系的构造,要结合新课标,融合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新课标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深入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掌握新课标的思想内涵,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将紧跟时代步伐,以“新课标”为导向,践行新课程理念,育时代新人。
文:蒋楠 图:张存霞 审核:郑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