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教研意浓。10月12日上午,常州市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暨“博观”素养课程基地推进活动在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副主任和常州市初中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莅临指导。活动采用了线上直播的形式,全市初中地理教师通过网络观摩了公开课及研讨过程。
活动首先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蒋丹老师执教的《中国的气温分布》开始。基于新课标突出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蒋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重点放在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上,以“我看家乡的秋天”研学活动为线索展开,把大自然的奥秘引入课堂,以真实的情境激发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通过发展性的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利用ClassIn平台的圈画、拖动功能,帮助学生在开展小组学习和全班展示时能充分将地图进行叠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意义协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着,是常州实验初中黄雅菊老师执教的《东南亚》。黄老师利用实景课堂与远在新加坡的实验毕业生实时连线,向学生介绍新加坡植物园的特色热带植物,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当地气候特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接着,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在WPS表格中生成组合型图表。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做中学,学中悟,探究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最后,徐展副主任和朱志刚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徐主任肯定了这两节地理课将信息化与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做法,并提出了初中地理信息化课堂的发展方向:要根据新课标理念,围绕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使用应着眼于学科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上,同时要突出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朱老师对我校地理课程基地的建设工作以及对周围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给予肯定,同时也提出后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全体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次课程基地推进活动圆满完成。课程基地所有老师在聆听和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思路。地理教研组全体老师还将结合校情学情实施多项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生活“大”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全体领导和老师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课程基地将不断推进,稳步发展。
撰稿:蒋丹 摄影:蒋丹、蒋楠 审核:郑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