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两尺教鞭,1990——2021,三十三个年头,平凡的每一天,汇聚成不凡。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同事她温和谦让,对待学生她如三月春风。她始终在市北实验初中这座校园里,在流逝自己青春的同时,却给了学生两样东西:一是根,二是翼。因为她深知根要扎得稳,才能固本,羽翼要丰满,才能搏击风浪!
她用母亲般的胸怀,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港湾。心理学证明:凡是教师给予期望受到尊重的学生,她就会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积极的心态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反之,将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甚至“破罐子破摔”。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体贴和关爱。所以她把特别的爱给了他们,多一些期待,多一些宽容,从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各方面去了解他们,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一个小小的爱护,一次认真的书写,一次大声的课堂回答,都让他们分享到成功的体验,找到自生的快乐,在成功的快乐中找回自尊自信,重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特别是到了九年级,有多少男生因学习落后而失去信心,有多少女生因心里波动而迷惘无助。每天放学后的谈心、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她的关怀,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她被评选为“市北实验初级中学168爱生先进”,学生们为她写下推荐词:
有一个孙涛的学生,他性格孤僻,作业拖拉,甚至不做,上课打瞌睡,通过家访,了解到老家是贵州的,母亲离家出走,他跟随爷爷和父亲来常州学习,爸爸在工地,每天到家很晚,出去很早,孩子和父亲几乎说不上话,说话也是比较伤人,“你不要管我好了”“你就当看不见我好了”用冷冷的眼神和沉默与老师对抗。无数次的谈话,无数次的表扬,无数次的帮助:给他带瓶矿泉水,给他奖励各学习用品,表扬他为班级服务,他开始愿意和她亲近了,在集体活动中也活跃起来了。学习上的热情也明显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中考语文出人意料有九十四分。她对他倾注的是爱,他给她回报的是笑。
“人与人交往,贵在交心。”她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在与学生谈话前,她做足了功课:谈什么,怎么谈,她掌握好他们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气,她心里清清楚楚,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温暖,让学生收获一份感恩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教师的精彩人生。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实现价值的舞台,作为教师,她仍一边做“教师”,一边做“学生”,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基本素养。积极主动地从专家能手的课堂中取经,也能走进同事的课堂,交流指导,相互切磋,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地课堂教学水平。“仰望大师,星光璀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追求的过程,让她见识了语文的另一番风景。她对语文教学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她注重教书育人,兴趣教学,讲求新颖的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扮演一下夏洛克,演绎一段“月有阴晴圆缺”,仿单田芳说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表演得有模有样,课堂活跃有氛围。常年在九年级,虽有中考的压力,但她的课堂还是有活力的。
在班级管理中,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切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班级教学与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班级创建中,她重抓班委会的组建,充分尝试着各种班级管理模式,力求达到树立班级骨干威信和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能积极配合老师共同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真正明白并做到,老师在与不在我们都要遵守纪律,都要学习,都要发展。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她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进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家中进行实地家访,她用各种活动培养班级凝聚力,她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她让班级的学生都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互相学习互相竞赛的学习气氛浓郁,比学赶帮超互不相让。虽然常常是九年级接受,但是每个班级总会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风气。曾经接收的九(5)班,小男生调皮,课堂是没有定心的时候。这群男生就分小组,制定打分机制,取得优胜的小组奖励。并观察,增加一些落后小组能得分的条件,让他们有成就感。想尽方法让这些小男生上课能守住纪律。大男生,篮球是他们的命,针对这些学生,举行比赛,进行表扬奖励。当然,也有严厉的管理,必须守纪,才能有资格活动或参加比赛。这样,把课堂的纪律平稳下来了。整个班级风气与原来截然不同,学习氛围浓了,各方面进步神速!
她总是捧着一颗火热的心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她在从教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二等功获得者、民进优秀会员、多次考核优秀,她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把勤劳和智慧献给了三尺讲台。她用自己美好的年华,书写着市北的收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