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教育科研>>课程建设>>课程管理>>文章内容
我与芦花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1-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向南

  

芦花校园文化,怎能离得开芦花课程。于是《我与芦花共成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既不是新材料,也不是新技术,更不是名花异草,这课程方案怎么设计?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既定的方案,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行。

从学校最初的设想,她应是一门集文化、科普与实践体验于一身,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以芦花为载体,探索芦花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因素,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

芦花又是季节性强的植物,上半年不适合采集,课又该怎么调整?根据这些因素,编撰本学期的课题如下:

  1. 初识芦花(容易与芦花混淆的植物)

  2. 从芦苇了解生物学上的分类(届、门、纲、目、科、属、种)

  3. 芦苇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

  4. 芦苇的应用价值(芦苇工艺制品、造纸、饲料加工、菌菇栽培)

  5. 芦花靴 草靰鞡,看中华文化的地域差异

  6. 唢呐及其发声原理(唢呐的发声、音调变化机制、哨片制作)

  7. 诗经.蒹葭 (诗经简介、比兴手法)

  8. 《在水一方》(诗经虽远,但一首歌却传唱了一代人)

    单看本学期的课题,是不是具有挑战性啊?这是哪一学科能够应承的?成长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自己。





YY__YKR@D@LZTHS1BCYMTGC.png2_9VMBX[][`R6O2G%Z(~VQM.png


YJPOQ0Q4)67]O)PLY}$ZS$E.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