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团队之窗>>团队动态>>文章内容
舌尖上的常州,舌尖上的美味——西三村暑期社区活动“感受常州地方文化”
发布时间:2017-07-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钱丽娟

舌尖上的常州,舌尖上的美味

——西三村暑期社区活动“感受常州地方文化

    73日,西三村社区开展了青少年暑假活动——“常州地方文化”,邀请了常州开放大学崔涛老师来我社区开一堂关于常州美食的讲座。

    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五十六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在讲座上,崔老师讲了常州民间故事之一常州麻糕和双桂坊的由来,吕思勉与常州大麻糕的渊源。

    常州大麻糕以那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皮薄酥重的大麻糕,我看到了常州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七(5)班 叶镇瑕

 

常州地方文化讲座聆听感想

    我出生在常州,从小长在常州,常州是我的家乡,我爱他的一草一木。

    说来遗憾,虽然是常州人,但我连常州的地方文化都不了解,已没有去好好学习过。不过这个遗憾总算是可以解决了,今年暑期进社区的活动中有一项就是常州地方文化讲座,这还真合我心意。

    930,讲座准时开始了,是由常工院的老师为我们带来的。

    说起常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文化遗迹,但提起常州不能不提吃啊,常州的吃的那可真的是不少啊!常州政府还评出了常州的十大名产呢。当然了,常州最有名的那不就是麻糕吗,老师给我们着重讲了麻糕。

    麻糕是常州的名产,但有人容易把它和烧饼混为一谈,呵呵,你吃过这么好吃的烧饼?关于麻糕,在常州可至少有150年的历史咯!还有很多关于麻糕的新奇故事,传说麻糕是桂芳母女所卖,用来维持生活需要,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吃过,麻糕才出名了,双桂坊的名字也是从中所来。

    常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这不仅是代代相传的结果,还是每代人不断创新的结果。作为新一代的常州人,不能只追求当下社会繁华的外表,那些最朴质的,最简单的地方文化,才是每个人内心中最根本的依靠。

                                             八(7)班  田甜

 

“学习地方文化——西三村社区活动

    73号上午9.30“学习地方文化“在西三村社区的2楼举行,老师是来自常工院的崔涛老师,崔老师给我们普及,讨论关于常州文化的知识。

    先从我们生活的一日三餐联想到我们常州小吃最为有名,小吃,小吃,当然优先想到常州大麻糕。首先,从大麻糕的形,色,味来粗谈,后细谈大麻糕的历史文化。常州大麻糕,系清咸丰年间由仁育桥畔的长乐茶社点心师傅王长生创制,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其皮薄酥重,制作考究,注重火候,为一般糕点所不及。

    讲座的中老师也分享了许多关于大麻糕的由来,历史。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大麻糕跟乾隆皇帝也勾上了。相传在清朝,乾隆帝巡视江南来到常州,这天穿大街走小巷来到城里热闹地段,乾隆帝突然在一处极不显眼的大饼摊前停步,这家店主是孤女、寡母,俩人异姓同名都叫桂芳,她们家境贫寒以洗衣、卖大饼相依度日。常州城里一位自称“麻小姐”的闺秀,来请桂芳母女洗裙衫,言明翌日来取,随即离去。当母亲桂芳正欲取衣洗涤时,发裙衫口袋藏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宝,当即分头寻找失主,在马山埠找到了这位麻小姐。麻小姐当然连声道谢。当问到大饼摊生意可好时,桂芳叹息说:“生意清淡,只得洗衣补充,依然度日如年!”麻小姐灵机一动,取来文房四宝当即赋诗一首,贴在大饼摊店主门口,诗云:

“麻糕乃是饼中王,天子不套甚荒唐。圣上熟辨民食味,皇基永固定国邦。就这怪诗一首,深深吸引了乾隆帝……

    听完这故事我深深的记住了那首诗,心里赞赏那位“麻姑娘”的聪明过人。

    此外,通过这次讲座,我也了解到了常州小吃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假期时间多多了解常州这第二故乡的文化。

                                            八(2)班 林婷婷

 

感受常州地方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味。常州的文化渊源流淌,其美食也是别具一番风味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常州的大麻糕。

    我们感受着烧饼到麻糕到大麻糕的历史,使我惊奇。一开始老百姓为了充饥,只好用面粉团子在火上烧了吃,因此形成了——烧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见两个都叫桂芳的人家开了一个麻花店,她们店门口写着一首诗,询问后原来是一个姓麻的小姐写的一首诗,乾隆因此很欢喜,便品尝了一下,觉得甚香,打包带回去了好多,因此麻糕出了名;再后来,一些工人觉得麻花十分的方便,于是都喜欢便吃麻花边工作。有一天,一个工人来到了麻花店内,很饿,但是自己的钱只够买一个麻花,于是他让店长给他用一个皮包两个馅,老板欣然同意了,之后,老板将这个方法流传了下来,大麻糕也因此出了名……

    还有许多关于麻花的小故事,这让我听的饶有风趣,老师对我们也频频点头,这次的文化之旅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常州那一段动人的食文化,这促使我们了解更多,有利于我们是历史学习,也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面。这是常州的文化,也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可以将这文化永远传承,这一次的讲座虽然短暂,可是却使我终身受益!

                                                 七(6)班 张珂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更是一种在心底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食之,民之本;食之,民之命也。常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常州的菜既符合常州本地人的口味,又不是原产地的特色。常州的餐饮服务也十分到位。
                                                   七(5) 王钰

 

    今天我们参加了“学习常州地方文化”这个活动。在课上,来自常州工学院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常州传统小吃中隐藏的独特文化并重点介绍了常州大麻糕的来源:是乾隆皇帝品尝由一对同名为桂芳的母女制作的麻糕从而流传下来。这个经历同时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的文化,还激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或许一个转角后就是你所不知道的常州!

                                                   八(7)班 王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