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初中数学实验课程开发与实践》联盟成员校工作会议在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召开。会议旨在通过数学实验示范课的教学观摩,让教师了解数学实验,体会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深入研究并挖掘现有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钱秋芬、田兵、余登琴、刘阳天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从两节精彩的数学实验课开始。首先是江苏省优质课评比获奖者徐秀峰老师的《拼正方形》。徐老师从复习正方形的性质入手,由两个一样的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到两个边长比为1:2的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到任意比值的两个小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计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也示范,并在每个环节后及时总结方法,提炼思想。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经历着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感受着数学图形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江苏省优质课评比获奖者董翠花老师的《用图形计算器探索中点四边形》。董老师从最简单的线段中点入手,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及中点三角形,并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了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概念。接着,她用图形计算器开展了教学。学生在计算器上很方便的得出中点四边形的长度以及边与边的夹角,这为说明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提供了很有效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计算器中的图形是可变的,学生通过原四边形的变化,观察中点四边形变化的特点,很直观的发现了中点四边形的特征。随后,董老师引导学生证明自己的发现,不断完善数学思维过程。整节课中,计算器在数据的采集,图形的变化,可视的直观上有很出色的表现。
课后,专家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喻平教授提到,教师应从关注知识的教学转向关注素养的教学;从片面的教学过程转向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单纯讲授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证实思维转向证伪探究。他指出,一堂课最关键的是其教学目标是否指向核心素养,其内容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类比,逻辑推理串联等。
章建跃主编谈到,技术正在改变课堂生态,表现在内容的变化,特别是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教师不需要把教学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研究。同时,对于几何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得到结论后即说理证明的习惯,要学会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
最后,董林伟主任总结道,初中数学实验,就是研究数学从哪来,怎样思考,有什么用等问题,学生能享受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以做为支架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它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物质或技术),在老师的设计下,学生能在数学实验中亲自体验、参与、操作,从而提高他的兴趣,享受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产生于发展过程,对于分析学情和指导教学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他还提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不单单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指向过程,指向核心素养。教师应明白在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师的导——导什么?如何导?导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感知,不应该在课前就由教师具体告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