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团队之窗>>心理辅导>>文章内容
爱一直在心里
发布时间:2016-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团委
 

爱一直在心里

周同学又一次步入了我的办公室,我暗暗调整心情,给了她一个微笑,开始了我们又一次对话.

周同学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她的单亲是由一次意外造成的。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意外身亡,母亲一个人抚养她成长。因为母亲对她亏欠太多,所以对她所有的物质生活尽量满足,所以,她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却只换来她追求名牌、好攀比、难沟通,为一只几百元的包和母亲大吵大闹,甚至说出“我爸的赔偿金应该有一部分是我的,不能全给你”这样重伤母亲的话。在来心理资讯室的路上,我一直思索,究竟如何叩开周同学的心扉,该用重锤还是轻击?彼此坐定后,我有了答案。

微笑着,我表明自己的身份:班主任、年级组长、为人母、长者、心理咨询师,以多重身份介入她与她母亲的关系中,希望用一番诚挚的交流对她们母子间亲密又复杂关系的缓和有所帮助。

谨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我们从她父亲的去世谈起。她说,我听,适当引导谈话方向。

从周同学的叙述中,父亲的突然身故给家庭毁灭性打击,家里混乱一片,赔偿金问题万千头绪,各方亲戚皆来慰问,母亲一度每天痛哭。当时离她小升初择校考试仅二十余天,家庭变故使她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复习迎考。她最终考上了全市择校分最高的常外。进入初中后,过去只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重新振作起来,忙里忙外。

通过我的引导,将含糊不清的问题清晰化,我们两明确了几点:母亲的痛哭几乎每晚都在周同学睡着后,是不想惹得快择校考试的她伤心,独自承担痛苦;在家庭重大变故的情况下能考上常外,周同学的精神动力源自母亲(周同学补充叙述择校考试期间母亲每天接送,甚至在校门外等她考完试一起回家的情景);母亲的振作,在于儿子争气地考上理想的初中。我们明确的最重要一点是:母子两相依为命,母亲是儿子唯一的依赖,儿子是母亲奋斗的唯一精神支柱。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非常流畅,仍然以周同学的叙述为主,主要围绕进入初中前后,这一特殊的两口之家的母子两在家中扮演角色的变化问题进行。我认真倾听并适当引导。

作为母亲,在家中扮演了养家糊口的角色、教育孩子的角色,任务重了很多。叙述中间我只穿插两个问题:1、母亲劳碌的原因是什么?在周同学表层次的认可后,我与她就她的成长规划问题及这当中需要的花费算了笔经济账。我们明确,她们家并不宽裕,为了她的成长,母亲很辛苦。2、没有父亲的家庭里,作为一个女人,母亲在外忙碌时的艰辛处表现在哪里?周同学回忆母亲反复向同一人追债的事例,情绪比较激动,这一点被我看在眼里。

当我问周同学认为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时,她一脸惭愧,认为自己是个不懂事、叛逆、只会伤母亲心的傻小子。我微笑着摇头。我问起母亲追债过程中,周同学是如何做的时候,她仍然挺激动地说:有次电话讨债,她想抢过话筒帮母亲讨,但最终母亲没让。我进一步引导,她想帮母亲讨债说明了什么?母亲不让她讨债又说明了什么?我充分肯定了周同学逐步成长,希望为母亲分忧的事实,也展望未来,明确几年后,周同学必然成长、成熟,最终真正代替父亲而成为母亲的依靠。

谈话到这里,已近尾声,一些具体的小问题三言两语便可解决。尽管处于青春期的周同学再难对母亲直接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但其言行中流露的对母亲亲密的感情是无比强烈的。最终,我们达成一致。在今后的生活中,向母亲提出买一件物品之前,先三思:这东西是我必须的吗?还是可买可不买的?与母亲产生小摩擦,在摩擦演变为激烈争吵互相伤害之前,先三思: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况面对生活负担重的、爱我的和我爱的母亲。                                 马立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