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日下午,我和何建东主任一行来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开始了为期3天的德育培训。翻开课程表,总共分了6个专题培训,涉及面广,有比较前沿的比较教育现状、音乐与人文、当今的经济新常态、《道德经》的解读、台湾问题以及未成年的心理教育。参与培训的浙大教授专业水准高。从这次参与执教的浙大老师看,每位教授均是各自专业学术领域内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部分专家教授还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领头人。能置身于这样一群高素质、高水准、高规格的学习环境内,亲身聆听他们的理论教诲,这样的机会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稀机会。
这次培训学习涉及面广,内容深刻,加上浙大教授们的独特讲解,虽然我们平时涉及不多,但是教授们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也使我们对这些问题豁然开朗,无形中收获很多。
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落后,这是这次培训的最深刻体会。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你的知识还得不到更新发展,终究是“井底之蛙”,只看到一块天,怎么能跟上现代学生的心理,怎么能传授他们新的知识?学习使人充实,学习使人自信,学习更使人年轻有活力。
二、要不断的“创新”自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潜力无限,只是可能一生都未曾使用过。那是因为,自己并未真正地去发现过,我们多数的时候在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我们都是在安于现状,只要的能够过得去,也就放缓了甚至是放下前进的步伐,那样的结果无疑是可悲的。曾经的体会告诉我,人需要压力,往往都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才会逼迫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所以,总是在那样状态之下,自我最深层次的生命力才会得到解放,产生出惊人的力量。我想,我曾经这样的体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时候,这种感觉在减弱。但现在,我在认真的告诉自己,那不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我。现在的我、以后的我要不断地了解自我,在面对压力中一次又一次的释放新的生命力。
三、理想的实现,需要的是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理想,因为在我们的身上承载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承载着学生背后家庭的希望,也还承载着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所以,师者不能没有理想。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那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追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一,要有自我反省、反问、反思精神,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养成多写多练的好习惯,及时地自我反馈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调整工作态度和策略,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其二,要有改变、改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的磨砺自己,增强对工作中问题的处理能力。其三,养成多学好学的习惯,增加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视野,有针对的激发对事物的创新和创造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与时俱进。其四,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在活动上要会设计、要好设计,让活动接地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还要会宣传,多宣传,增强校团委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做好做强校团委的精神阵地建设。其五,良好的角色定位,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能,做到上通下达,及时地落实好。
此次浙大之行,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我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我要用的所学、所得、所感、所悟去强有力的推动我继续追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