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
天凉了,太阳暖了,鸟儿南飞了,果实成熟了,树叶飘落了。
秋天到了。
驻足于树林,看树叶飘落,闻阵阵花香,尝可口水果,别有趣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错,秋风吹红了枫叶,满山浸着红,红得热烈,红得惹人喜爱。瞧!满树都是火红的小手掌,随着风儿哗啦啦地摇摆,在朝你招手呢。脚下的枫叶堆积起来了,踩上去“嘎吱嘎吱”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银杏叶被秋风吹黄了,金灿灿的。站在一片向阳的杏树林下,仰望杏叶,视野内尽是橘黄、深黄、金黄。阳光投射到地上,斑斑点点的,犹如梅花鹿在林间穿梭。再低头看看,满地都是落下的银杏叶,大小不一。弯腰拾起一片杏叶,细细观赏,就像是一片闪烁光芒的金书签。
一树桂花开了,点点金黄的桂花,在青翠欲滴的绿叶的衬托之下,显得格外晶亮、格外灿黄,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仙女在迎风跳舞。强烈的香气,诱惑着你的鼻子,让你情不自禁地打上一个响亮的喷涕。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看!漫山的野菊花开了,一片辉煌,正展现着优美的风姿召唤你来呢。它们婀娜多姿,尽情释放属于自己的美:有的硕大无比,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层层叠叠,有的孤芳自赏。
一片橙黄,带你进入一个香甜的世界。一个个橙黄的柿子,被轻霜染红,晶莹剔透,挂在树梢,犹如一位位身材纤瘦的仙女,在枝头起舞。阵阵香味,诱惑着你的鼻子。轻轻摘下一只,薄膜似的果皮吹弹可破。小心翼翼地拨开皮儿,只见橙黄的汁水,慢慢向外溢开,露出了晶莹的果肉。将它送入口中,入口即化,一股甜味便在嘴边漾开,细细品尝,像吃蜜一般甜。
田间,农民们正忙着收割庄稼。瞧!高粱笑红了脸庞,玉米有着金黄的胡须,成片的大豆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农民们的检阅。它们无一不留下了农民的足迹,无一不是用农民的汗水浇灌出来。
啊!这世间万物都在金秋之际,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不经意间就变得与众不同。它们有的为秋天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有的见证了人们的收获。
是啊!人生不亦是如此,生活中的种种小事,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装饰物,无一不是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果实。
——八(7)班 薛伊婷
有话好好说
昏黄的傍晚,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
两个身影一高一低在田野中穿梭着。不知名的灌木长满了小路两边,金黄色的野菊花星星点点散落在其中。刚刚收割完的土地上没有了一丝绿意,不但不觉得荒凉,反而显得异常广阔。
不知是不是出于兴起,今天母亲特意要求我来骑车,自己则坐在后面。许是因为第一次载母亲,心里有些紧张。母亲属于偏胖的类型,我坐在前面,觉得车子有些重,刚开始骑行时晃晃悠悠,母亲却也没说什么。我抓紧了车把,想努力控制好车子,双臂绷得直直的,神经也绷得紧紧的。好在没多久便上了平坦的水泥路,车子稳定下来。一路上,出乎我的意料,母亲竟一反常态,安安静静地坐在后面,像个乖巧的孩子。
轻柔的微风拂过脸颊,扬起细长的青丝在空中随意飘舞着。夕阳愈发灿烂的金光斜斜地拉长了影子。面对这样安静的母亲,我心里渐渐生出了一种释然,脑海里出现了许多东西。而而这些却都是关于母亲的。我想起了以前的自己和以前的母亲。之前的我,面对母亲的各种絮絮叨叨,总是无心静听,总是一脸厌烦与任性,埋怨与漫不经心,却从未考虑过母亲的感受。面对我的娇纵,母亲也有过忍耐,但两人都是急性的暴躁脾气,常常因为一言不合便争吵不休。现在仔细想来,是母亲的过错吗?
骑到颠簸处,母亲小心提醒我说:“慢点儿,小心。”“嗯。”我应了一声。此时心里没有了往日的烦躁,取代而之的是满心的感动。
我以前总是埋怨母亲脾气不好,却从未想过母亲有这么温柔的一面,也未曾向母亲展现自己这样的一面。在过去的我和母亲之间,有了太多的误会与隔阂,皆因我的“不好说话”。我深深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感到惭愧与自责。在这一刻的母亲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安静、体贴,;同样,在这一刻的自己身上,还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独立、可依靠,真正长大的自己。对于母亲来说,她需要的是我的体贴与关怀,更需要我“有话好好说”。
“妈。”我轻呼一声。
“嗯,怎么了?”
“没事”,我在心中默念道。“今后,我一定会当个好孩子。”
—— 八(7) 班 史文煦
变
五年前。
与妈妈一起回乡。
途中。
公交车站旁,一辆绿白相间的40路公交慢悠悠地驶来,发出“嘎吱”的声响,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晃荡着车身,仿佛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显现出这个城市少见的老旧。
我踏上车,一股闷臭的气味随即扑面而来。车内,阳光明朗,将空气中飘浮的灰尘映射得若隐若现。仅有的十来个椅子被磨得光亮。车窗上,尽是风雨带来的划痕,窗沿落满了灰尘,在车窗的缝隙中,塞满了早已发黑的纸团,把手也被人们的汗渍浸得乌黑。车身不停地起伏,耳旁充斥着难听的嘎吱声……
母亲告诉我,她年轻时,公交车都是这样,这设备,在当时却十分风靡。
到达站点,外婆早已骑着三轮车在此等候。我们扶着车身上去,颤颤巍巍的三轮车起伏得厉害,铁相互撞击的声音在耳旁回荡,让我有些不习惯,母亲却笑着对我说:“我这三轮车可是很珍贵的,十年前,谁家有一辆三轮车,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我上中学时,你外婆就是这样骑着我上学,书包就放在脚边,那时真是种享受。”
十几年间,交通工具的变化一直母亲和我的回乡之路。
今天,我跨上天桥,乘着电梯,走进BRT。快速公交车道是如此畅通。抬眼看,车内配备有空调、电视、广播以及站点图。车窗总是透亮的,乘客坐在座位上听着音乐,安静的氛围使车身也挺起身行走得平平稳稳的。望着窗外的美景,享受着温度适宜的空调,站点播报让我不用担心坐过站,我不禁惊讶于我国交通近年来的飞速变化,心中燃起一份自豪。
沿路,风光甚好。有小巧的电动车在小巷穿梭;有俊朗的摩托车手,戴上一个头盔在大马路上疾驰;还有哐当作响的老式自行车,悠闲至极的骑在青果巷那蜿蜒的小石子路上……
一种交通工具,一个年代。
在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良,不断变化,不断向世界潮流靠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民在向全新的、惬意的生活走去。
走在乡村路上,极目远眺,我仿佛看见马路上到处是奔驰的汽车,一幢幢摩天高楼若有若无地浮现在眼前……
—— 八(7)吴韩钰
变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许多年前,在老城的一处偏僻角落,坐落着一栋古朴的房屋。
儿时居乡下。老屋是依山而建的青砖瓦房,年代久远。屋顶的瓦是青灰色的,颜色各异,参差不齐。木色的柴扉敞开着。柴扉上,落空的梅花纹案古朴而端庄。墙砖的夹缝间长着成片矮小的苔藓,这片青绿色似与这栋老房交相辉映。老式的木格窗棂,破旧的水缸,无不彰显着它的历史。
犹记每至梅雨季节,外婆那纵横着皱纹的脸上总会染上一抹忧愁。密密的雨丝或说大的雨点在清风的带领下,飞流直下,洒落在那青灰的砖瓦上,响声泠泠。而,对于我和外婆来说,这可不是什么醉人的美景。雨丝顺着参差的砖瓦缝隙漏了下来,可真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啊。从这头忙到那头,也难怪这老屋年久失修。“这老屋也该修修了。”我抱怨地看着外婆,她却无奈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看着她的背影,我茫然了。
南国夜晚的风吹动棕榈树叶,天上有星有月,满天繁星点缀其间,古色古香,沉醉其中。
流年从不等任何人,他等的只是改变······
几年后外婆去世了,而这栋老房却留了下来。我推开久违的柴扉,还是那样,似乎什么都没变:不大的房子,一方小院。但似又什么都变了,人走茶凉,有些东西经不住流逝。如那木偶苍老的背影,那些沙哑又温馨的话语。
绯色夕阳照在这栋老房上,谁也不知它的命运会如何······
年与时驰,一座座高楼在“浓烟”中拔地而起,起重机在废墟上踏过—— 一些不合时宜的建筑将在人们“大刀阔斧”的改造中消失。
果不其然,那栋承载着我儿时记忆与传统的老房子变成了一片废墟,不复存在。没有了那青灰砖块,不大的院子,一方小院,也没有了历史的变迁。一阵寒风吹过,卷起阵阵尘埃,发出“呜呜”悲鸣。许是悲那正在慢慢消失的古朴传统吧。
是一年梅雨季,记忆中那斑驳的木色柴扉和眼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楼宇竟重叠在了一起。此时的我不必为“漏雨”而发愁,可以欣赏这醉人的美景。而夜,却因污染严重,没了那满天繁星的华丽点缀。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奇景,终已成过去式。
流年不等任何人,它等的只是改变······
——八(7)班 黄丽萍
下课铃响了
南京的1937年12月13日,天空下着小雨,把周围弄得阴沉沉的。
12岁赵静璧拿着一本破破烂烂的书,细心的读着,这节是国语课,她并不喜欢语文老师,因为他总是骂人。赵静璧一边读着,一边期待着下课铃早点响起,早点响起来结束这一节无聊的课。
她没想到她等不到这一刻了。
“鬼子进学校……”门外突然传来另一位老师喊叫的声音,还没说完声音就消失不见,紧接着的,是一阵枪扫射的声音,全班上下一片恐慌之气,赵静璧害怕的躲到了正在上课的国语老师的后面,冲到门边的人如同海浪一般倒下,将她压在了人堆下……
再次醒来时,赵静璧发现全班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她推开堆在身上的人的尸体,钻了出来。
整个学校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她坐在沾满血迹的地板上,害怕地哭了,周围是满满地尸体,老师的、同学的,染红了一片。
她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有受伤,她看见,她周围的人,把她围的很牢,她的国语老师,紧紧的抱着她,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抱着她的动作,这使她能够活下来。她冲了出去,冲出了学校,她想回家,却看见大街上也如学校一般,血山血海,只有那些和她一样,被埋在人堆下的人活了下来。
她想她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堂国语课,这一个没有响起的下课铃,这在她人生中划下总要一笔的一天……
1937年……12月13日……
70年过去了,赵静璧成了一位老人,成为南京大屠杀那2592位幸存者之一。她还住在南京,就在她原来的小学旁,听着学校上课又下课的声音,听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她认真学习了国语,她永不会再想国语有多么的枯燥,她不止一次地想:当初应该好好学的。国语老师最后的姿势至今还在她脑中徘徊,无法消散。
她经常给那些学生们讲那一天的事,她告诉他们,现在祖国富强啦,希望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了吧……
她坐在门口,听着那小学里,传出下课铃的响声“铃铃,铃铃”。
她笑了,对着那小学,咧开嘴笑了。
下课铃终于响了啊……
——八(7)班 黄心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