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校史沿革概述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前身为武进私立城北商业职业中学,创办于1943年,设初商、高商两科。校长蔡晋成,取校董会制。1945年夏,因人事变动,高商科停办,校名改为“武进私立城北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9年4月,常州解放,万怀清潜逃,蔡晋成复任校长。同年暑假,蔡晋成年迈体衰,教员丁慎修协助处理校长事务。1950年,丁慎修正式继任校长。1951年,校名改为“私立常州城北商业技术学校”,当时简称“城北技中”。1953年下半年,基于市教育形势趋办初中的判断,开始招收初中学生。1954年上半年,校名改为“私立常州城北初级中学”,丁慎修仍任校长。同年暑假,学校迁至常州市北门外盛家湾21号,即原常州市群进中学校址。而群进中学师生及设备已在1953年就全部并入淹城中学(原23中)。1956年,常州人民政府调整学校格局,校名改为“常州市第六初级中学”,学校转为公办学校。1958年储孟衡调任学校协助校务,1959年任命副校长,并任三初、六初联合党支部委员,主持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校名改为“常州市工农中学”,许焕贤任革委会主任。1969年史松元任革委会主任,同年,又因锻造厂工宣队进驻我校,兼以接管虹桥小学,故一度学校接受教育局、机械局双重领导。我校与虹桥小学合并后,校名改为“锻造五·七学校”,设小学部和中学部。1971年升格为完中,校名改为“常州市第26中学”。1976年学校迁至芦墅桥堍现校址。市教育局基于市区西北片生源与学校布局的考虑,同意原五星二农中并入26中,从此学校扩展成可容纳40个班级完中。1977年9月,根据市教育局的指示,学校不再设立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后10月,史松元改任校长,1979年6月调离。刘元勋调任校长近三年后,1982年4月,陆雪芳提升为校长。1983年停办高中,学校又回归初中校行列。90年5月学校变为十轨制,7月招收初一新生10个班。90年代初,市教育局开始试行中学校长负责制,到如今,已有焦仁祖、周荷琴、郑辉、魏继斌、殷群、严振宇6位同志担任校长(大多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效地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有效地加强了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指挥,有效地加强了民主管理和监督,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学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历任校长及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团结全体教职员工,长年累月、真诚勤奋,忠于“守旧”。又乐于创新,常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谱写出一篇篇崭新的校史篇章。
2006年9月,校名改为“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市领导范燕青、虞振新、居丽琴、杨玉生、周源等七人出席了新校名揭牌仪式,给我们市北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附:校名、校址、学制沿革(1943年—2013年)
起讫年份 | 校 名 | 校 址 | 学制 | 备注 |
1943-1945 | 武进县私立城北 商业职业中学 | 北直街屠氏宗祠 | 初商学制三年 高商学制一年 | 原北直街小学校址 |
1945-1951 | 武进私立城北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 东横街 40号 | 45年停办高商班, 48年又添办高商班 | |
1951-1953 | 私立常州城北 商业技术学校 | 53年停办商科 | ||
1953-1956 | 私立常州城北 初级中学 | 盛家湾21号 | 初中学制三年(私立) | 全面实施初中课程 |
1956-1966 | 常州市第六初级中学 | 1956-1968 初中学制三年 | 56年,改为公办 学校 | |
1966-1968 | 常州市工农中学 | 教育局命名 | ||
1968-1969 | 常州锻造厂五·七学校 | 小学学制五年 初中学制两年 (七年一贯制学校) | 机械局命名,与虹桥小学合并 | |
1969-1971 | 常州市第六 初级中学 | 1969-1977初中学制二年, 1971-1977初中学制二年,高中学制二年 | 恢复原校名 | |
1971-1976 | 常州市第26 中学 | 教育局命名 | ||
1976-1983 | 关河西路280号 (原常新 路20号) | 1977-1983初中学制三年,高中学制二年 | ||
1983-2006 | 初中学制三年 | |||
2006-2013 |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