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Fragment-->
仰望高山,且修且行
感谢徐杰老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我和姚小娟老师在7月参加了“全国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得到黄厚江、徐杰、王开东等老师亲自指导。我们感触很多,收获很多。
当我们一下火车时,浓浓的海雾笼罩着青岛的天空。那时我的心如这座城一般,不知所措,迷茫没有方向。也许是职业的倦怠让我们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许是微薄的收入让我们放弃了原有的追求,也许是……
不再前进,不再学习,不再忘我,不再……
内心的源泉枯竭了,那是因为泉水已不再细细流出,更多的是等待,是观望,是……
但,这是夏日的青岛,这里有炽热的情怀。
2018年暑期青岛之行,有很多地方异于以往参加的培训——语文大咖亲自主持、设计安排课程;导师事必躬亲,大到亲自批阅百余份“作业”,逐一给出中肯建议,细到一一过问会场的纪律、食宿;讲师皆是“躬耕陇亩”、接地气的教师、教研员;摒弃传统“专家讲授+学员记录”的培训模式,以“思路引导+头脑风暴+现场抢答+作业实践+专家点评”的方式,让我在一种高水平、严要求、快节奏的氛围中出了几身大汗,酣畅淋漓。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中活动
精致语文的倡导者徐杰老师的讲座让我明晰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方向,不再是乱打仗,乱弹琴!
课中活动的设计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文本的特点。同时更是条理清晰地讲到语文课的课中活动设计要有规可循,要做到有理念的支撑。不能拼凑,不能胡乱设计。在设计课中活动时要有节奏感、层次感同时更告诫我们课中活动切记“千篇一律”和固定模式!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研读教育理念系列的书,让我们的课堂不再被人左右!形成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他用丰富的课例研究阐述了课中活动的8个维度,并且让学员们组队进行课中活动设计的实战演练。我们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这像是考试,是检验一个语文老师活动设计的专业能力,兴奋的是在45分钟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并完成课中活动的设计,具有挑战性。
以活激活、教学共生的共生教学
黄厚江老师,是这样一位让你内心温暖的人。
你见他第一面是微笑,第二面……都是这样微笑着!永远为你露出可爱的白牙!他那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捧腹大笑时而不忘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窘状,那是最浅显的语言却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他的讲座没有课件,所以不敢有一丝懈怠。
黄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共生”理论的概念,二是为什么会提出“共生”理论,三是“共生课堂”的提出,四是什么样的课堂是“共生课堂”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先明确“共生课堂”,就是把语文课上得好玩还要有用。在逐一阐述的过程中,黄老师以第四个问题中以作为重点进行阐述,这其中又着重讲了“共生课堂”的四个特征。
1.教师角色的二重结合。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教练+陪练。老师不是“霸道总裁”,只会板着面孔骂人;不是专家,拥有知识的权威;不是警官,只会找毛病;不是法官,只会判刑;不是主持人,只会报幕;而是要参与学生练的过程,要能读、经常读,会写、经常写,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矮化自己的思维,把自己当成是班上的中上等学生备课,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共生”。
2.教学关系的高度融合。学生有没有学,学生都做了什么事?老师上课干了什么,老师有没有做什么事?两条线不但要融合还要分明。同时还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好的课堂不是找答案,一定是教和学的“共生”。当教和学高度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教也就是学,学也就是教。
3.课堂要看到学生的成长。“语文学习过程是长期的、隐性的”,学生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课堂学习内容的成长我们也要看到。“有用的课堂是把学生往高处、深处带”。
4.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立德树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语文的方法解决问题。切忌用假话、空话、套话去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心里应该培育出一块善良的土壤,如果心里没有善良土壤的孩子,理想一旦实现更可怕。
整个过程,黄老师举了无数的实例,使我在倾听的过程中更觉得通透。然而“在语文学习活动这中立德树人”的例子实在是给我沉重的一击。
老师要求写“妈妈的爱”,一个学生写出来全是妈妈的缺点,把爱字打了引号。老师找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妈妈为你做饭,为你洗衣,那不是爱吗?学生说:“如果是那样就好了!”老师又找来许多关于母爱的文章给学生读,读完学生更恨他妈妈!老师没辙,找到黄老师,黄老师说:“我也没办法,但是我想可以这样做——改标题。该为“妈妈的缺点”,再不行就为“妈妈的优点”,还不行就为“妈妈,你应该是这样的”,实在不行就改为“我将来这样做妈妈”。”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去年国庆假期作文,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情景几乎相同,我直接把他带到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何曾想过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忽然间明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句话的含义!
“唯有课堂共生,才能让课程有用”,“留点时间给学生好好阅读感悟课本”,“老师要先把文本读活,绝不是教参上的死答案”,“老师的错误是更好的教学资源”,“很多课堂都是板块的拼接,一碰就碎”……我不敢懈怠,认真倾听,尽可能的记录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生怕错过某一个重要的细节。
“以活激活”让我明白,老师要激活知识,才能激活课堂!我让你活,我让你活!共生共长!活的内容,活的方法,活的教学,才能有生成!“要让课堂看得见成长!”
多层次的文本解读方法
最后一天的讲座是王开东老师的《文本细读----语文教师的阅读智慧》。王老师首先说:世间一切皆文本。王老师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文本解读方法:
第一层面是知人论世,通过作家的环境和作者的意愿来解读。第二层面是“作者死了”的纯作品解读法。第三层面是原型结构解读法。第四层面是通过读者反应理论来解读。每种层面的解读方法王老师都举了实例来印证。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王老师把文本解读和电影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看电影后,用解读文本的方法对电影进行解读,这样的解读既有趣又实用,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一种可操作的文本解读妙法。
夏日的炎热,往往也热在心间,这是炽热的语文情怀!让这份执着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吧!
![]() ![]() |